宜房网
您当前位置:宜房网>宜昌楼市>宜昌资讯

宜昌“最美环卫妈妈”背着宝宝扫大街

2013年04月07日 08:47     小编:     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0     点击:835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城区一位环卫工背着宝宝扫大街的照片近日被网友传至网上,引来不少跟帖和评论,称其为“美环卫妈妈”。记者昨经多方联系,找到了这名环卫工,她叫杨秀英,来自重庆忠县,今年42岁。

          对于网友的关注,这个在城区扫了十多年街道的重庆妈妈有点羞涩。她笑说,自己有两个孩子,都是在背上长大。他们同她一样,习惯了尘土的味道。


她是“美妈妈”
 

        “在拍这张照片的头一分钟,我随手丢了一根竹签。等走出了铁路坝地下通道,看到这个美的妈妈,我顿时觉得自己犯了罪!一个美丽的城市,总是缺少不了这样的身影!但是今天不知不觉,我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鼻子发酸!向美的您——致敬!”

         在宜昌本地论坛上,一名网友随手拍的照片引来众多网友关注。在这张照片上,一名身着环卫服的女清洁工人背着一名1岁左右的孩子,手持扫帚神情专注的扫地。在她的背上,可爱的宝宝趴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路边的车辆。

         不少网友称,宜昌城的美丽正是有这样可爱的环卫工在默默付出。他们深深地被这名背子扫地的环卫工妈妈感动,大家一致觉得其被称之为“美环卫妈妈”当之无愧。
 

两个娃娃背上长大
 

         昨天下午,记者根据网友的描述来到铁路坝,却没有找到她。但一说起背娃娃上班的清洁工,在这个片区工作的环卫工都知道。“你说的是杨秀英,她调班了,现在都是晚上和凌晨上班。”一位热心的环卫工带着记者去杨秀英租住的出租屋。

         城区绿萝路141号,是一栋三层楼的民房,每层楼被分隔为5间出租。杨秀英一家人租住在2楼,两个小单间,屋内采光很差。两间房仅有的家具就是两张简易的木板床,17寸的老式电视是家中的家电,上初中的女儿正看着。

         面对记者的来访,杨秀英一开始有点愕然,但说起网友的评价,她忍不住笑了。“我的两个娃儿,都是在我背上长大的。”
 

习惯了尘土味道
 

         杨秀英说,爱人1989年从老家来宜打工,1991年杨秀英来宜,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20多年来,仅2012年春节回过一次老家,在他们心里宜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网友拍到的杨秀英背着的孩子是她的儿子,今年1岁7个月。丈夫是木匠,白天要出门干活,因没人照顾,杨秀英只好在扫地时将儿子背上一起上班。

         “儿子满月,就背着他上街扫地了。”杨秀英说,环卫工的工作很紧张,如果她休息了,就没人顶替她的工作,所以儿子满月的第二天,她就将儿子背在背上扫大街。

        “现在那条街上不少人都认识我儿子呢。”杨秀英讲,工作时,如果遇到儿子睡着了,她就会委托周围做生意的好心人帮忙照看下,她再独自上街清扫,待儿子睡醒,就再将其背上。直到后来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将其由白班调至夜班,她才有时间在家照顾儿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秀英的大女儿也同这小儿子一样,在妈妈的背上长大。“背着女儿扫了两年多的地,直到她上幼儿园。”杨秀英笑着说,她同样熟悉了灰尘的味道。
 

很珍惜环卫工作
 

        “2001年开始做环卫工,一直负责西陵后路这块儿的地面清扫。”杨秀英讲,她做环卫工时,大女儿还不到两岁。
         说起在宜昌12年的环卫工作,杨秀英说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我只有这能力,有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很珍惜。”杨秀英说,12年的清扫工作,让她爱上了宜昌这美丽的城市。

         背着孩子上街工作,有很多苦和泪,她也曾被不讲道理的路人打伤过,但她从没抱怨过,只希望路人对环卫工多一份理解。

         杨秀英的组长刘云美告诉记者,她是一个对工作很负责,也不容易的妈妈。“为了白天照顾孩子,她申请做夜班清扫、保洁工作。”这样的话,她必须在下午5点到9点,夜间的凌晨2点到5点半,上两个时段的班。

         但这样,白天带孩子,夜晚上班,她几乎就没有了休息的时间。杨秀英的女儿说,妈妈只能在白天弟弟睡觉时,靠在床上断断续续的睡一会。

         杨秀英说,她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能健康。如果讲得更实际点,就是盼望着做木工的丈夫每天都能有活儿做。
 

美环卫工”
感动之外更需制度抚慰

 

□方龄皖
 

         杨秀英背子扫大街的形象在网上触动了很多人的泪点,“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鼻子发酸!”不过,她以这样形象出现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已经12年,“两个孩子都是在背上长大的,习惯了尘土的味道。”

         杨秀英代表的是城市里这样的一类群体,有扫大街的保洁,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码头扛包的“棒棒”……他们起居在城市的罅隙里,干着细微、艰苦的工作,风一程,雨一程,远离浮华却对未来怀揣梦想。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啥是“平凡中的伟大”,读懂了坚韧、不屈、生命力……这些击中人心的语汇。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背着孩子扫大街”就是他们在城市里扎根谋生的真实图景,多数情况下,他们谦微、沉默、隐忍,承担着生活重压的同时也承受着这个城市里太多不确定因素给他们的伤害。“背着孩子上街工作,有很多苦和泪”,杨秀英说,她也曾有被不讲道理的路人打伤过的经历。

         之前,更多的社会保障对这些城市人群一度是缺失的,起码是迟钝的。我们希望城市管理者能于杨秀英“美”背后窥见民生不易和艰难,在城市管理中给予更多制度性的关爱,把他们纳入城市的保障体系里,让他们安于工作,免于恐惧。否则,如何能让他们“爱上宜昌这美丽的城市”呢?
 

分享到:
获取优惠